2023-09-10
教师节的来历与意义

一、教师节的意义

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他们做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教师节,就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教师节的宗旨就是提高人们对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贡献的认识和评价。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不久,国民党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为教师节,后又将教师节改为8月27日 (孔子生日)。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教师们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二、教师节的演变

我国近百年来,先后共有四次规定的“教师节”

“6·6教师节”

1931年5月,教育部邰爽秋、程其保等人士,鉴于教师责任艰巨,便发起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把每年6月6日定为“教师节”。并发表“改良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地位,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

“8·27教师节”

1939年,国民党政府为了笼络教育界人士,决定以中国教育家孔子的诞辰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布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由于当时中国已进入全面抗战时期,山河破碎,这个教师节一开始就毫无影响,因此未能施行。

“5·1教师节”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废除旧中国定的“6·6教师节”和“8·27教师节”,将教师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并在一起。但在每年的实行中,显现不出教师节的特点,大家只知道每年过的是国际“五一”劳动节,而不知道在过教师节。

“9·10教师节”

1984年12月9日,时任中科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王梓坤教授倡议,恢复建立中国教师节。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当时的《北京晚报》。第二天,《北京晚报》刊出文章,题目是《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12月15日,北师大的钟敬文、启功、王梓坤、陶大镛、朱智贤、黄济、赵擎寰等人联名,正式提议设立教师节。这一提议得到全国教育界的支持。1985年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发挥人民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恢复我国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