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改革方案已正式发布。中考改革后,各学科课时安排是否有调整?计分科目减少会不会导致学生备考难度增加?如何做好考查科目史地化生的初高中衔接?9月27日,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中学校长和老师、教研院专家在网络直播中,对考试方案背后的“加减法”进行了深度解读,为家长和考生们答疑解惑。
中考改革后,各学科课时安排会调整吗?
记者了解到,根据中考改革方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设定的科目全部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考试科目分为考试、考查、考核三类,计分的考试科目由此前的10门减至6门;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四门学科调整为考查科目。
中考考试科目的调整是否意味着学校各个学科课时也会随之调整?对此,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王攀表示,中考改革后,市教委还是严格按照课程方案要求各个学校开齐、开足、开好所有学科课程。
“对于学生们来讲,也要上好每一门课程。对于老师而言,特别是4门考查科目的任教老师,可以开发出更多、更有趣、更丰富的课程,关注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来设计课堂。”王攀表示,这也意味着要从应试课堂回归到素养导向的课堂。
对于部分家长担心历史、地理等优势学科变成考查科目,从而无法在升学中发挥作用的情况,王攀解释,中考改革的核心是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优化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比如有的学科考查的是动手实验的能力,有的学科考查学生在真实场景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中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
王攀提到,每一个学科都是按照教育部全科开考、全考全用的要求,“给孩子们留下更多的时间,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能够更深入地学习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深入的探究。带着兴趣去学,更有利于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继忠表示,对于此次改革老师们要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的态度,与此同时,家长要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基础教育阶段每一门学科的重要性,“要认真对待每一门学科。初中阶段应该引导孩子全面发展,然后发展孩子的兴趣,形成爱好和特长,甚至形成优势学科。这不仅是高中入学,也是高中学习的需要,更是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计分科目减少,学生备考难度会不会越来越大?
记者注意到,与此前相比,考试科目从10门减少到6门。对此,有家长担心,计分科目减少会不会导致学生中考备考难度越来越大?
对此,王攀表示十分理解家长们的担忧,此次中考改革秉持的是“大减法”、“小加法”原则,其中“小加法”加的是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对学科素养的考查以及一些过程性评价,“大家不用担心,我们还会提高命题质量,防止偏题、难题和怪题。”
王攀以物理学科为例说道,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这一次加的物理实验,实际上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老师们随堂客观地记录下学生参与实验、完成实验的情况,并计分。”
6门计分科目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从闭卷考试调整为开卷考试。“不是单纯考查学生记忆的知识点,而是更看重孩子的观点观念,更注重孩子们的道德品质。”
“优化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低效能的考试内容和形式”,记者注意到,中考改革方案对考试内容和形式提出了具体要求。未来的试题设计有何特点?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主任陈颖表示,从近几年北京市中考试题的变化方向和趋势中可以感受到,中考试题实际上和目前素养培养目标非常一致,“所以在教研层面,我们带着老师一起加大了在试题设计和命题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力度。”陈颖说道,未来在试题设计上,不仅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考查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思考的方式方法。
针对考查、考核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王攀表示,两类学科基本都是在相关课程学习完毕之后就参加学业水平测试,其中,考查科目由各区组织命题进行直考,考核科目是由各个区指导各校完成。针对考查、考核科目在升学中如何应用,王攀表示,后续会出台细则并向社会公布。
中考考试科目调整后,教学上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
北京中考改革后,化学、地理、历史和生物学四门学科均调整为考查科目,成绩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升学时可参考使用。
对于部分家长提出的如何衔接好相关学科的初高中学习的疑问,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继忠表示,从学校角度而言,有三个层面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
第一,需要聚焦义务教育的课程方案的落实,尤其要严格执行关于课时的相关规定,确保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同时,深化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识,推动课堂进行教学改革。
“比如要突出课程的综合性、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刘继忠表示,在课堂教学中会进一步关注基础知识、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兴趣,通过这些方面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实现初中和高中学习内容的有效衔接。
第二,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和老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希望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参与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成为课堂主要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效实现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第三,借机推动教学管理的创新。“学校应该努力打造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都可以发力。”刘继忠说道,纵向上可以打造初中、高中大循环教学机制,让老师们既了解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也了解高中的课程标准,能够满足中学所有学段学生学习的要求;横向上可以建立跨学科教师协作的团队机制,也可以跨校,甚至是跨教育集团进行联合教研,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视野和能力。
物理实验操作引入中考,如何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考试科目中,物理分值为80分 ,其中笔试分值70分、实验操作分值10分。将“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也是此次中考改革的一大特点。如何帮助学生提升动手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物理教师卢海军表示,物理学科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实验教学,“这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的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深入理解相关概念,都有重要的作用。”
卢海军建议,老师在教学中要使用实际背景作为创新引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要更好更匹配地结合在一起,“比如老师们在演示实验时,在关注实验效果的同时,可以将一些便于学生观察的、可以放大效果的演示,给学生展示出来。”
同时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时,要真正实现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自己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去,“老师要避免包办代替,该学生操作的地方,学生一定要去操作。老师们巡视的时候发现了学生的问题,要多引导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
此外,卢海军也建议家长,当老师布置了课后实践探究类作业,需要在家里动手、观察时,家长要积极地鼓励学生。
在卢海军看来,实验操作是基于课堂所学内容开展的,只要上好每一堂物理课,扎实地学好了相关的物理内容,积极地配合老师参与到动手实验过程中去,考生一定能在实验操作考试中拿到好成绩。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