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大学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协同发展研究中外合作大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日益成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任务和驱动力已成为共识,但在中外合作大学这一新型教育载体中,学科建设及学位点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保障还有待研究与加强。在有效引进教育资源的同时,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的协同发展,还需要迫切融入新建中外合作大学的事业发展规划。
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推进优势资源互补的对接,搭建科技与产业结合的平台,实现校企的有效联合,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向纵向深发展,达到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国办《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教育部等六部门《职业学院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签订以下合作条款。
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书范本(上)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协议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签订签订协议可以使事务的结果更加完美化。那么协议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书16篇,欢迎大家交流学习。
为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以产、教融合机制推动国家优秀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的快速建设,形成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技能提升为目标、以人才质量为保障的发展共识,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实现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合作模式、共建培养“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应用型人才,特签订以下协议。
校企合作的七种模式“企业引入”模式。由学院提供场地及其他各种服务,将企业引入学校,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通过合作方式,企业得到了学校在厂房、技术及技术工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学校获得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参与技术开发等机会,取得了生产与教学双赢的效果。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答记者问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贯彻落实。
校企合作要走深 政策供给不能少,从逻辑上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既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形式,也应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然而现实中,产教融合任重道远,校企合作起起伏伏。
目前国内教育培训机构的加盟乱象主要有哪些对于加盟校来说,统一标识、品牌形象和宣传往往是标准化外在表现;在内部,不少培训机构推出了标准教材和教案,帮助加盟校当地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另外,盟主一般会给加盟校提供连锁运营手册,内容涉及管理、市场、教学、咨询等方面。如果加盟校有需求,还可以使用盟主统一的管理软件,以实现前台机打票据,联网收费,防止前台收费作弊
教育加盟模式的六个变种通过在地方建立合资公司,有利于调动当地财务投资人的资金和社会资源,B机构控股投资公司并向分校派出管理团队,把经营权、人事权和财务权都揽在自己手上,则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标准化执行不变形。但要实现这种模式对品牌商自身的要求非常高,除了本身品牌知名度和号召力强、特点突出之外,还需要有一套非常科学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包括分校管理团队培养体系、师资培养体系、定价和促销体系、内部流程体系等,还要形成一套机动灵活的“拓荒”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