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律师网
 

教育文苑

共赴青春之约 共谱时代华章

日期:2023-11-06 来源:| 作者:| 阅读:19次 [字体: ] 背景色:        

共赴青春之约 共谱时代华章

——写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开幕时刻

来源:《中国教育报》

11月5日,八桂大地广西,迎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盛大开幕时刻。

巨型彩色绣球伴随着缤纷灯光和起伏的人浪绕场滚动,一叶扁舟、一行白鹭,伴着一首山歌,细细描绘青春山河的诗意画卷……满含壮乡元素的画面,缓缓拉开本届学青会的帷幕。

本届学青会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原全国青年运动会和教育部主办的原全国学生运动会合并后首次举办的赛事,来自全国101个代表团的近1.8万名运动员相聚广西,共赴青春之约,共谱时代华章。

“逐梦新时代 青春更精彩”,在学青会主题邀约下,接下来的10天里,我国学生青年运动员们将以昂扬之姿奋力拼搏,追逐梦想。

办一届青春、团结、友谊的体育盛会

为认真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做好学青会各项筹备工作,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和广西共同成立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组委会,建立了协调推进工作机制,为办成一届青春、团结、友谊的体育盛会协同努力。

本届学青会梳理和精简赛事体系,执委会对比赛设项进行优化,参照奥运会设项标准,精简项目数量。

本届学青会广西有8所高校承办赛事,均以饱满的姿态迎接学生青年运动员们的到来。学青会从广西32所高校中招募1.65万名志愿者,为学青会的成功举办保驾护航。

学青会在全区布局49个学青会比赛场馆,其中新建场馆14个、改造场馆35个,全部如期建成并符合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办赛要求。

本届学青会也是一场体验体育与桂风壮韵融合的文化盛宴。在学青会各个场馆,均能看到与壮乡特色元素的融合。

优异成绩彰显学校体育取得的新成就

截至目前,学青会校园组羽毛球项目、中学组男女篮球项目、大学组女子篮球项目决赛阶段赛事已经顺利完赛,运动健儿们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较高的竞技水平。运动健儿们在赛场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充分彰显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新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发生了可喜变化。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由2012年的43万人增加到2022年的70万人,增长62.8%。2012—2022年,学校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比例由51%提高到94.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由52%提高到97.3%,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从2016年的26.5%提高到2021年的38.5%。

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也取得许多新进展。如山东省教育与体育部门统筹整合赛事资源,建立起各学段与社会青少年俱乐部的完整竞赛体系。上海市全面推行“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大学个性化”体育课改,构建“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四川省教育厅与省体育局、团省委联合举办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教体双方共同制定竞赛规程……

以学青会为契机掀起学校体育锻炼热潮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李辉表示,学青会是体教融合改革的产物,举办学青会是推动新时代青少年体育改革发展、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是检验体教融合成果的重要平台。

不同于其他综合性赛事,学青会设有校园组和公开组。校园组又分为大学组和中学组。其中校园组设有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武术等10个大项,370个小项,采用在校园中普遍开展的运动项目,以充分展示当代青少年学生良好素质和风采,呈现学校体育发展成果。

教育部体卫艺司一级巡视员、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组委会副秘书长郝风林表示,教育部把学青会作为立德树人重要实践舞台,通过举办学青会,探索深化体教融合之路,促进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以学青会为契机,在全国教育系统部署开展全面掀起学校体育锻炼热潮活动,推动各地各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让青少年充分领略体育的魅力,把关注体育比赛的热情转化为参加体育锻炼的具体行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逐梦新时代,青春更精彩。当火炬的青春之光与无垠苍穹相连,期待运动健儿们奋力拼搏,以青春的名义,共赴一场体育盛会。(本报南宁11月5日电 见习记者 陈有利 本报记者 李小伟)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3691255677。


 

扫一扫,关注

电话:1369125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