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上观新闻消息)11月23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联通(上海)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共同牵头成立未来城市与智慧运营产教融合共同体,这一面向全国范围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吸引了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上下游企业,以及各地区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加入。
无独有偶。前不久,上海商学院成立全国泛酒店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南湖职业技术学校成立全国智能新能源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不少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大学纷纷成立产教融合共同体。那么,这些产教融合共同体究竟“新”在哪儿?和以往的产业学院有何不同?业内专家表示,和产业学院相比,产教融合共同体并不只是换个名字,更不能一建了之,后续如何做才是关键。
“以前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一定局限性,尤其在广度和深度上‘力度还不够’,因此需要一种新方式来改善。”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城市运营管理学院院长黄亮教授解释成立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初衷。
就拿物业管理专业来说,这是一个面向城市建筑设施、城市服务的专业,行业需求很大,但有些信息需求相对封闭。比如,有外地企业需要大量人才,但是上海的学校和学生却不是很清楚这一需求;或者说,本地学校培养的人才有缺口,但是企业不知道周边城市的学校有这样的人才供给。通过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可以打通整个产业链上下游,打破信息不对称,让信息、资源、协作更加紧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就能进一步拓展,比原来相对单一化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发挥的效能更加有力。
又如,全国智能新能源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和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牵头,吸引了智能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企业、院校、行业和科研机构等单位加入。教育部汽车行指委秘书长徐念峰表示,这样一种更广范围内的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聚集教育产业行业资源,破解校企合作不深、校际协同不够、服务产业能力不足、学生发展受限等问题提供有效路径。
在人才培养方面,产教融合共同体可将全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更广泛地融合进来,方便院校根据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黄亮教授解释,以往,人才培养往往落后于企业的实际需求,比如以前很难想象物业管理需要数据分析师、园区方案解决师、低碳运营师等数字化技术和思维的人才,成立产教共同体后,企业的信息也能适时融合进来,学校能及时掌握企业的需求信息,调整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未来城市与智慧运营产教融合共同体每年都会发布人才发展报告,把企业的人才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指导院校开展人才培养的调整、创新和改革。
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将改善地域限制、数量限制,扩展到整个行业的上下游链条,延伸到各个地区的企业、学校,使之更紧密融合起来。就某个学校而言,并不可能培养整个产业链上所需要的所有专业人才,但是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优势,以及地域需求特点开展人才培养。同时,地域需求的特殊性也可以在共同体中共享、研讨,推进整个行业人才的提升、差异化的培养。
其实,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效果如何,关键是未来怎么做?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沟通、联动、融合,才能在更广范围内、更深程度上发挥能效。由锦江国际、上海商学院强强联手与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成员单位组建的全国泛酒店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根据酒店行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分布和教育资源布局,构建产教的供需机制。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二级巡视员杨伟人建议,可通过共同体推动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专项培养计划,实行校企师资互兼互聘,并将产业应用的工艺、流程、标准融入教学实践,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能力项目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吴英策则建议,创新共同体运行机制,在头部企业的引领下,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随企出海”,进一步推动泛酒店业国际化和数字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