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丽志:如何推进三种类型教育协同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并明确要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这是继党的二十大报告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足见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且迫在眉睫。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是把教育作为驱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的基础支撑之后,对三种类型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要实现三种类型教育的协同创新,不但要求每一类教育都要跳出各自的舒适区,而且必须整体“跳出教育看教育”,站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党的事业高度,立足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全局,理清思路,大胆探索。
当前,破解这一难题,需要科学回答三大问题,分别是为何要统筹、由谁来统筹和怎么来统筹。
为何要统筹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需,是增进全民福祉之要,亦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之举。
首先,站在教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唯有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才能实现教育对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创新链的完整支撑、持续支撑和有效支撑,才能实现各个产业上下游的高质量、可持续、协同高效发展。
其次,站在增进民生福祉的立场,唯有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才能真正让教育惠及全民、惠及终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只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才有不竭动力,现代化之路才能越走越宽,这就要求教育必须走向开放交融。
再其次,站在教育强国建设的高度,唯有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才能由过去作为类型教育强调差异发展,跃升到立足全民终身学习强调协同创新。各种教育类型优势互补、交叉融合,都服从、服务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共同目标,服从、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的伟大事业。
由谁来统筹
统筹须跳出局部,站在更高层次进行整体布局和科学谋划,因此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显然不可能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或者继续教育的某一个领域内部完成。从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出发,统筹必须由政府牵头,让人才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共同参与,通过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对三类教育一体部署、一体实施。实践中,需加大经费投入,让有条件、有意愿的高校、行业、地方因地制宜先行试点,在“点—线—面”三个层次完成探索和经验积累后,再通过国家政策进行全面推广。
高校是“点”。高校试点旨在变革学校教育链。试点高校要主动对接国家或地方战略,主动对接行业部门、头部企业的人才需求,通过深度实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重构人才培养的办学体系、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增强人才培养的贯通性、适应性和多样性,促进人才多路径成长。需要注意的是,高校试点不是某个高校单干,而是牵头高校带动和团结相关高校、行业企业一起干。
行业是“线”。行业试点旨在升级行业人才链。试点行业须在行业部委和教育部的双重领导下协同推进,重点聚焦特定行业“十四五”及更长时期改革发展创新所需人才队伍的持续供给、终身学习。这里所说的人才队伍,既包括管理者,也包括处于生产、研发、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员工。行业试点旨在推动教育对国家重要产业的基础支撑和持续支撑,特别是要确保行业关键技术领域安全可控。只有通过教育夯实整个行业的人才支撑,才能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韧性,降低产业甚至国家的系统性风险。
地方是“面”。地方试点旨在形成地方创新链。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须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特色,通过政府牵头,高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系统谋划不同教育类型、不同学校(机构)的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培训模式、考核评价等问题,创新政策与治理体系,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的体系化、人才成长路径的多元化、个体学习成长的终身化,增强教育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的服务能力,形成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链、创新链,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怎么来统筹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学分银行”为支撑,把握好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两个基本点,深入推进职普融通、普继融合、职继融贯三维协同。
一个中心:立德树人。育人的根本在立德。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都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基础,也是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之根本。
一个支撑:学分银行。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离不开基于国家资历框架,面向全民终身学习的“学分银行”制度。这是支撑“职普”“普继”“职继”相互衔接贯通的底层逻辑,是打造高质量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基础制度保障。
两个基本点: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一方面,要打破在教育内部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思维桎梏,站在促进国家各方面事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调动产教双方的积极性,深度实施产教融合,构建服务国家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新定位、新模式、新路径。产教融合不光是职业院校的事,普通本科高校也须加强。要将一流学科、重点专业、强基计划等工作部署到国家战略重点工程上,部署到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生产服务第一线。另一方面,要将最新的技术研发、生产设施设备融合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育服务产业效率。其中,教师是实现科教融汇、推动统筹落地的关键,必须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与能力,推动高校教师与科研机构、高精尖企业密切交流、深度合作,确保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不脱节。
三维协同:职普融通、普继融合、职继融贯。一是职普融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但密切关联、相互贯通。站在构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的高度,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须加快纵向(人才成长路径)贯通和横向(内容、资源、学习成果等)融通,拓展学生成长成才的渠道、增强灵活性。普通本科高校在培养好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和积极谋划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要在专业博士、专业硕士、职教本科的培养上发挥更大作用。二是普继融合。伴随终身学习与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高等教育普及化和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全面实施,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边界正逐渐模糊。普通高校要发挥学科专业优势,重视和发展继续教育,推进优质资源与服务共享,为校内外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赋能。三是职继融贯。职业院校要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进一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改革,强化育训一体。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的融会贯通,有利于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畅通人才成长通道。职普融通、普继融合、职继融贯既是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三个维度,也是推进抓手,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共同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贡献力量。(作者单位系华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