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律师网
 

理论观点 >> 热点评析

未来教育发展策略建议

日期:2022-03-16 来源:俊杰在线 作者:尚俊杰 阅读:491次 [字体: ] 背景色:        

【引言】最近两会委员针对教育发展提出了很多提案,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大家都很关心未来教育究竟应该怎么发展?这里我也把之前在《在线教育讲义》一书最后的一些策略建议贴出来,仅供大家批评指正。不过要说明的是部分建议策略还没有来得及做严谨的实验研究,另外,有的建议可能有关部门早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如有不妥,敬请大家谅解。

衷心祝愿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早日全面实现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尚俊杰

未来教育发展策略建议

之前收到几位校长老师的来信,大家希望我能提几条针对性的更加具体的未来教育发展策略建议。我想了想,决定在本节简要列几条,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要完整给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领域的发展策略,那根本不是我的学识、时间和本书篇幅能够完成的,事实上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发布的各种规划文件中已经讲得很全面很完整了,这里我只能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教学、研究、服务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对于基础教育

对于基础教育,国家、各省市已经在平台支持、资源提供、在线教研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加强网络基础设施、一师一优课、教学点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教师国培计划等,我觉得未来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可以重点考虑如下问题:

建议1:建设统一的、完善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一人一空间)。教育部一直要求“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每一位师生依靠一个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一个学习空间,就可以使用空间推送的各种学习资源。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中小学还没有统一的教学平台支持,所以各位老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综合采用邮件、微信、直播平台、空中课堂等多种方式来开展在线教学,这样就给老师、学生、家长增加了很多工作量。所以建议疫情后,各个中小学要认真考虑,精心设计,尽快建设或接入统一的、完善的平台,未来学生只要登录一个空间,需要看的课件、资源、讨论、作业都在其中,完成作业以后在其中就可以快速提交,非常方便。当然,对于中小学,我并不主张每个学校去建设一个平台,要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以区域为单位建设,这样效果更好,也更省钱。

建议2:给每一个学生配备可移动式终端(一人一终端)。在这次疫情中,也暴露出来学生用的学习终端覆盖率比较低的问题,一些学生只能长时间用手机在线学习,可能对视力、学习效果等带来消极影响。之前有消息称,日本计划最近几年给每一个学生配备一台平板电脑,全部采用数字教材,虽然他们未必能尽快实现,但是这可能是未来发展趋势。所以,如果有条件,未来应该考虑逐步给每一个中小学生配备移动学习终端设备,或者探索采用BYOD(自带学习设备)实现。之前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已经在初中进行了尝试,效果很好,可以参考他们的经验。

建议3:建设混合式学习空间(数字化教室)。如果有条件,可以逐步考虑对教室进行升级换代,全面考虑IT设备、灯光音响、桌椅板凳、空间布局等要素,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建设温馨时尚、灵活智能的混合式学习空间。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课程,会自动录制下来,并基于AI自动进行剪辑供学生回放观看。

建议4:建设若干所国家级未来实验学校。前面讲到了斯坦福网络高中等未来学校案例,但是我们心里可能会担忧,这些创新方式是否可以大面积推广呢,是否可以常态化应用呢?这些质疑其实是有道理的,当然,各个学校可以去实验、去探索,但是我建议:在国家层面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若干所真正的未来实验学校,在这些学校配备比较超前的技术设备,采用比较超前的教学方式,全面探索10、20年后的未来教学方式。当然,因为实验效果不能完全确定,所以这些实验学校不需要划片入学,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即可。

建议5:建设若干所网络学校。考虑到斯坦福高中的案例以及疫情期各地提供的空中课堂,在疫情结束以后,也许可以继续保留,成立若干所网络中小学,每天就按照正常教学进度正式讲课,这样一些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去学校的孩子就可以在这里面上课。另外,其他学校的老师也可以基于这些资源开展翻转课堂学习或者混合式学习。

建议6:构建下一代数字教材系统。数字教材是制约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一个关键因素,未来应该加大力度研究下一代数字教材。比如借鉴英语点读笔的特点,为每一个学科配备点读笔(可以是虚拟的),在教材中什么不懂,就可以点开去看详细讲解。

(二)对于高等教育

对于高等教育,这些年国家、各省市有关部门在精品资源课、精品开放课程、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打造了许多线上或线下的“金课”,在疫情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各个高校之前大多也都建设好了数字化教学平台(教学网)。下面只是在此基础上补充几个小建议:

建议7:建设一体化、无纸化办公管理平台。各个高校可以以疫情为契机,建设一体化、智能化、多平台支持的办公平台,彻底实现无纸化办公。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努力实现“看不见的服务”和“看不见的管理”,让师生有更多的时间专心教学、学习和研究。

建议8:鼓励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博硕士项目。之前的网络教育学院在专科本科层面进行了探索,或许将来可以在硕士博士层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比如面向全世界开办纯线上的研究生项目;或者允许学生选择线上还是线下就读的研究生项目。而且,个人建议不要为此单独开办项目,要把它当做常规项目来管理,只是上课手段不同而已,发的文凭也不要有区别,这样或许可以倒逼学校一视同仁的要求学生,重视网络教学质量。

建议9:探索高等教育的知识管理机制。之前有关部门非常重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比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确实给整个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未来能不能更进一步呢?比如对于高校里的比较重要的基础课,一位老教师是否可以把他上课的教案、课件、习题、案例、视频等全部资料以及教学注意事项等隐性知识都传给新来的年轻老师呢?这样年轻老师就不用重新从头开始备课。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是实际上操作起来可能不容易,不过或许可以借鉴现代企业非常重视的“知识管理”概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政策、机制和技术上想办法去实现。

建议10:利用创新方式提升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一地一名校)。我以前写过一篇随笔《安阳市是否可以有一所名校》,现在越来越觉得应该采用在线课程等创新方式全面提升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比如让地方高校学生和重点大学学生共同上课,也可以要求重点大学中的老师要就近到地方高校上课,目标就是建设“一地一名校”。这样可以促进高等教育领域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也可以大范围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或许还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三)对于职业教育

近些年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风风火火,在数字校园建设、虚拟仿真平台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因为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类似,所以这里只是简单建议两点:

建议11:因应人工智能发展,重新考虑专业建设。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作由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替代,所以职业院校一定要考虑未来到底需要具备什么技能的人才,从而全面统筹专业建设和课程内容建设。在这方面一定要参考柯达的例子,领导者一定要考虑德鲁克讲的“组织将越来越频繁的“计划”抛弃某项成功的产品,政策或做法,而不是千方百计延长其寿命。

建议12:注重应用虚拟仿真系统。虚拟仿真系统的好处在于能够解决实际器材不足的问题,另外,在虚拟仿真系统中可以任意增加或减少元素、压缩或拉伸时间,这都是实际器材不具备的优点。最重要的是未来虚拟社会和真实世界正在不断融合,在虚拟世界中学习的知识就是在真实世界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几乎都不用迁移。

(四)对于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信息化这些年也在努力发展,不过相对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来说相对不足,未来可能要全面注重网络设施、教学平台、教学资源、教师在线研修等方面的工作,其中可以优先考虑如下方面:

建议13:建设一体化学生管理信息平台。这个平台主要重在管理学生。比如每一个孩子可以戴一个电子手环一样的标识牌,从进幼儿园开始,在幼儿园的所有活动轨迹都可以记录下来,这样可以确保孩子安全。如果有可能,可以在幼儿园中安装视频系统,可以让家长随时随地看看视频,不仅仅是为了安全,也是满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愿望。

建议14:注重研究应用智能体设备。很多学者认为,应该从幼儿期就开始注重人工智能素养教育,但是鉴于孩子年龄比较小,不太适合长时间看屏幕。所以未来应该注重研究应用智能体设备,比如采用“不插电的编程组件”,让孩子们通过摆放一些组件来体验基本的编程思想。

(五)对于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信息化这些年也在无障碍信息化环境、特殊教育信息化资源、特教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方面努力建设,也取得了很多进展。我这里只是提一个小建议:

建议15:注重开发特殊教育软件产品,尤其是教育游戏产品。在2015年,我的学生余萧桓曾经开发了四个用于自闭症儿童学习的小游戏,游戏设计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得到了实验学校校长和老师的好评。他们认为在特殊教育领域,其实需要的游戏并不复杂,但是效果很显著。事实上,自计算机诞生以来,很多学者就在研究包括游戏在内的软件产品在自闭症等的应用,只不过,之前可能更多的用在实验研究或者医疗中,没有在特殊教育学校普及应用。未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建议加大教育软件尤其是教育游戏研究开发和应用力度。

(六)对于继续教育

目前已经进入终身学习时代,继续教育特别重要。之前国家开放大学、各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比如我所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每年都有数千名局长、校长、骨干教师前来学院参加培训,学习效果良好,客观上确实起到了传播先进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个人建议,未来可以重点考虑如下问题:

建议16:重点关注在线非学历继续教育。未来的继续教育的重点应该在非学历教育,也就是常说的培训。对于这样的培训,以往单位大都是请专家来讲课,或者把学员送到北大等高校集中学习。这样面对面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但是受限于时间、场地、经费等各种因素,培训范围是有限的。如果采用在线培训,每一个学校、每一个老师理论上就可以经常性地接受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培训。

其实,以前也有很多部门开展了在线教育,比如教师国培计划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也有一些在线培训反响不是好,甚至有人会“挂机刷学时”。个人认为可能要去去去参考一下抖音、快手、得到、樊登读书等APP上的教学方式,并注重游戏化元素和机制的应用,或许能够激发更多人的学习动机。

(七)对于社区教育

我们现在特别提倡终身学习,而社区教育是终身学习的重要一环,我建议:

建议17:建设遍布城乡的学习中心。我去多伦多开会的时候,发现他们的社区一般都有一个图书馆,其中有图书和电子资源,也有专兼职服务人员。包括游客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随时进去学习。我当时就特别受触动,就在想,如果有条件,我们是否也可以建设遍布城乡的学习中心,这个中心可以小一些,但是一定是居民走几分钟就可以到的地方,也可以和学校、居委会等活动中心结合起来。人员支持上可以采取专兼职(志愿者)相结合的方式。功能上可以整合大学里的图书馆、信息中心、电教中心的功能,提供图书阅读、数字化学习资源、讲座报告等,此外,也可以在这里报名入读成人继续教育项目。

建议18:开展丰富的多彩的培训项目。有的小区中有人组织茶艺、插花学习,报名者还很踊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可能有越来越多的兴趣、越来越多的时间进行学习。所以可以依托上面的学习中心开展一些厨艺、职称、手机使用等贴近居民生活需求的培训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就会有人有更多的学习需求,比如经济金融、教育心理、科学管理、计算机等应用型学科知识,此时就可以和国家开放大学、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合作,推出更专业的在线学习项目。这样通过市场主导,就可以推动高等教育知识的大众化培训,推动大众化教育、平民教育、终身教育。

以上18条建议有的实际上在多个领域都是重要的,比如建立无纸化办公平台对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也很重要;有的建议可以在短期内尽快实现,有的需要在未来慢慢实现;有的比较实际,有的可能比较理想。所以,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同时,也欢迎各位读者在文后扫码参加讨论,共同为未来教育发展出谋划策。

【说明】

本内容摘自《在线教育讲义》第十讲。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3691255677。


 

扫一扫,关注

电话:1369125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