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律师网
 

理论观点 >> 研究交流

如何摆脱游戏短视频导致的“暑期综合征”?

日期:2023-09-18 来源:| 作者:| 阅读:6次 [字体: ] 背景色:        

如何摆脱游戏短视频导致的“暑期综合征”?专家建议家长以身作则

总惦记着社交媒体账号上的朋友动态,拿到手机就开始刷短视频,迷上了网络游戏解说偶尔还“蹦”出几个暴力词汇……新学期开学已是第二周,不少家长还在苦恼,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摆脱假期玩电子产品带来的“暑期综合征”。如何让孩子更好地投入新学期的学习?新京报记者采访多位一线教师、教育专家寻求解决方案。

孩子长期玩游戏、刷视频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暑假回老家待了三个星期,回来像变了一个人,不仅迷上了网络游戏还爱看主播解说游戏。”提到孩子的变化,刘女士言语中有些焦虑。她说,回北京后,孩子经常拉着自己讲游戏里有趣的片段,还常跟大人要手机看游戏解说视频。

佟先生的苦恼也跟孩子打游戏相关。自从买了游戏机之后,8岁的儿子经常会哀求他放宽游戏时间。“做完作业给玩半小时,饭吃得好给玩半小时,睡觉前玩半小时……每天都在讨价还价中度过。”无奈之下,孩子开学后,佟先生把游戏机放在单位,只有周末才带回家,“他会不会在学校也惦记着游戏机吧?”佟先生有点担心。

周女士的女儿上小学六年级,因为孩子注册了社交账号,暑假期间经常用手机和同学联系,给同学们的微信朋友圈动态点赞。开学后,女儿经常会在放学后跟周女士要手机,希望能继续关注朋友圈动态。

“你为什么认为玩手机就一定会耽误我学习”“偷看我的手机是侵犯个人隐私”……暑假期间,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电子产品,不少孩子会刷视频、玩游戏消磨时光,有些甚至产生依赖心理,由此也产生了诸多亲子矛盾。

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班主任赵喜辉看来,信息技术普及的当下,家长们有防沉迷意识,会通过监控手机等方式管理孩子的游戏时间、甚至游戏内容,目前,极端网络沉迷的情况相对少见,“但由于很多家长是双职工,暑假期间确实存在对孩子疏于管理的情况。”

赵喜辉认为,长期玩游戏、刷视频确实会对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注意力不集中,高年龄段孩子也可能学习游戏中的暴力动作和用语,并传递给同伴。对于家长们的担心,作为一线教师,赵喜辉更关注的是孩子能不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校园,即头一天晚上是否睡了个好觉。

“比如有的家长下班晚,孩子要等家长回家之后才能睡觉,有的孩子会在家长睡着后偷偷玩手机,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第二天的学习状态。”赵喜辉强调,孩子睡不好,第二天在课堂上就会“哈欠连天”。作为班主任老师,她和家长沟通时首先强调的就是,让家长保证孩子十小时的充足睡眠。

理解孩子对游戏和社交的需求,帮助孩子制定规则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蔺秀云表示,从心理学上讲,人是趋利避害的,打游戏、看短视频时,大脑内会分泌内啡肽这一令人快乐的神经递质,“孩子迷上游戏、短视频等,从心理上讲是正常的,不用努力就带来快乐的事情,人们会倾向去做,也更容易成瘾。”

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们控制沉迷游戏、视频的行为。蔺秀云表示,随着人的成长,控制力也在成长,大脑额叶调节能力也在增强,孩子大脑发育不全,导致了“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家长不要评价孩子‘贪玩’‘不爱学习’,要理解孩子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就如同一两岁婴幼儿控制不住大小便一个道理。”蔺秀云说道。

对于孩子的网络社交问题,蔺秀云认为,到了小学五六年级,孩子的交往行为跟成人开始有相似之处,他们会形成小群体,女孩会有“小闺蜜”,情感交往也比较稳定,允许孩子有社交网络会帮助他们和伙伴保持关系,但建议家长要监控孩子交往的人。

“有个段子说,幼儿园孩子是‘我爸妈说’,小学阶段是‘老师说’,初中是‘我好朋友说’,高中才是‘我说’,这正是人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变化。”蔺秀云强调,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当下,孩子也不能“活在真空里”,家长可以掌控孩子接触的人和信息,“失控的孩子往往是家长给了他失控的机会,比如家长心软没有坚持制定的规则。”

她表示,对于自制力不强的孩子们来说,在暑假期间养成的玩游戏、玩手机的习惯一下改掉并不现实,家长要和孩子约定规则,如平时什么时间可以玩?玩多长时间?要约定的具体并坚持,“做到了要给予奖励,让他体验到成功的成就感。”蔺秀云建议。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家长要以身作则

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家校共育角度,一线老师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九一学校语文老师蔡爱如认为,家庭环境和社交环境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往往积极的亲子关系也会让孩子变得积极,家长要以身作则,用积极的生活方式带给孩子正面影响。

“既然难以避免孩子刷视频,建议帮助孩子挖掘一些对学习、生活有积极意义的视频。晚上也可以拿出一些时间和孩子聊聊天,一起看看书,在陪伴下帮助孩子成长。”蔡爱如说道。

对于开始出现逆反心理的高年级孩子,蔡爱如提醒家长,如果只是对孩子发出指令,孩子是很难接受的,这就需要家长揣摩孩子的心理,“比如想让孩子抓紧写作业,可以换一种交流方法‘太辛苦了,写不下去就休息会儿吧’,孩子反而会说‘没关系,我还是赶紧写完吧’。”蔡爱如建议,表扬、小奖励等方式都可以起到督促的作用。

在和孩子沟通时,家长们需要注意哪些措辞?赵喜辉提供了一些小妙招,比如可以和孩子聊聊“今天在学校有什么高兴的事儿”“学会了什么新本领”等,用积极的方式询问孩子情况,尽量不要说“今天谁欺负你了”等指向性问题,另外,也可以通过多带孩子运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等方式转移对手机、游戏的注意力。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3691255677。


 

扫一扫,关注

电话:1369125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