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律师网
 

理论观点 >> 热点评析

以孩子健康为重应是基本教育准则

日期:2023-12-07 来源:| 作者:| 阅读:8次 [字体: ] 背景色:        

近期,各地出现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情况,其中儿童感染人数增多,不少儿童医院人满为患。一张儿童在病房内边输液边写作业的照片传遍网络,引发热议。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发出通知,要求最大限度保障学生健康安全,做好师生健康监测,确保师生不带病上班上课。学校对学生患病期间的作业一律不作硬性要求,不建议患病期间赶、补作业,一切以孩子身体为重。

相关通知备受好评,因为它给了学校统一的执行标准,让很多家长和孩子卸下了负担与压力。在一些场景中,带病坚持体现了一种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令人感动、值得肯定。比如,高位截瘫的张海迪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撑着身体,看书、写字、查字典,以顽强的毅力,自学完小学和中学的课程,还掌握了多门外语。凭借顽强的意志,张海迪创造了人生的奇迹,她的精神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但突然感染呼吸道疾病,在身体虚弱的情况下,作业是可以放一放的,少写几天作业并不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病倒了,就应该休息几天,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

病倒了,作业缓一缓,能有什么问题呢?非得在病房内完成不可吗?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有最基本的弹性。那张照片之所以引发争议,就在于它呈现出“非如此不可”的价值取向。而一切以孩子身体为重,不建议患病期间赶、补作业的通知,则是对这种价值取向的纠偏,展现了教育的温度,体现了真正对孩子负责的态度。

一切以孩子健康为重应该作为一条最基本的教育准则被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以及家长所遵循。学校管理、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正是源于违背了这一条准则。比如,课间十分钟把孩子“圈养”在教室内。又比如,为了追求分数剥夺孩子运动、玩耍甚至是休息的时间。再比如,给孩子以过高的学业期待,给孩子不断加压,而无视其心理承受能力,以至于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做法,无不是因为没有把孩子、孩子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分数、家长自身的期待、学校的办学成绩目标,甚至是把所谓的办学安全,放在比孩子本身更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才会看到那些违背教育规律、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行为和现象层出不穷。

有些人也许不认同这个观点。他们会认为,自己所做的都是为了孩子好,都是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有个好未来,是为孩子的长远考虑。虽然暂时牺牲了孩子童年的快乐,甚至牺牲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是应该的、值得的。所以,他们才会为孩子一边输液一边写作业而感动。

可是,以“为孩子好”之名下的所作所为,唯独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感受和需要,没有问过孩子是否喜欢、是否愿意,或者身心是否扛得住。唯独没有想过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应该是怎样的,而童年的生活经历和生活品质,又将如何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体验。很多家长正是在看似“为之计深远”的考量之下,作出了短视、功利的教育选择,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可是,没有身心的健康,如何去追求最基本的幸福生活?种种做法,无异于缘木求鱼。

一切以孩子健康为重,而不是以作业、分数、升学率为重,体现了鲜明而坚定的儿童立场。那就是把孩子当孩子,认识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幸福成长出发,为孩子提供适龄、适合、适性的教育。

一切以孩子健康为重本应是常识,不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来提醒、强调。但从现实来看,要让这一常识落地成为共识,并引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行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其中,较为单一的评价体系和成才通道,是催生社会教育焦虑的重要因素。学生面临的唯分数的评价体系、学校面临的升学率考核压力以及求职者面临的唯学历、唯名校的招聘用人导向,都在压缩家长和学生的选择与行动空间。比如,如果第一学历歧视现象得不到缓解,那么再怎么宽慰家长和学生,都难以打破“名校情结”。因此,在呼吁家长放下执念的同时,更呼唤持续深入地推进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构建更为多元、包容的评价体系,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如深化普职融通改革,搭建更多元、开放的成长成才通道。只有这样,一切以孩子健康为重的共识才能真正落地生根。(作者:杨三喜,系中国教育报记者)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3691255677。


 

扫一扫,关注

电话:1369125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