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培训机构、民办幼儿园的设立运营专栏为为各类早教机构、幼儿园、中小学、高等教育机构、职业教育及培训机构提供设立运营指导。
高职专业“立”与“撤”背后的考量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布局与当地产业结构紧密对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也明确,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并提出,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勿踩“红线”《通知》对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提出五条“严禁”和一项工作要求,分别是课后服务严禁随意扩大范围、严禁强制学生参加、严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严禁不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人员进校提供课后服务,并要求各地对区域内课后服务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排查,调整完善课后服务政策措施。
打造灵活多样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受到育儿观念改变以及育儿需求提升的影响,我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市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托育消费成为很多家庭的刚需,价格普惠的服务供给市场潜力巨大。《“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目前,现实状况距离该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调查数据显示,以北京市为例,2022年有0~3岁婴幼儿的家庭中,76%有入托需求,但现有托位仅能满足6%~7%的需求。
学前教育立法的亮点与若干争议问题在学前教育是否应当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应当采取幼托一体化还是幼托分离、学前教育中政府财政投入占比、学前教育课程是否应当去小学化、学前教师是否应当纳入教师编制及学前教师的任职资格等问题上仍存有争议。
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路径探析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新时代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服务贡献能力的重要举措。职业本科教育“培养什么人”是其发展的首要问题。确立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规格,首先要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明确产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密切关注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结构之间的依存关系,找准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定位,切实发挥职业本科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类型化发展不同于研究型大学和综合性大学,职业本科院校有自己的办学使命和人才培养方向,不能简单借鉴它们的办学模式。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制度配置是引导职业本科院校建设的关键力量。
以科教融汇激发职业教育新动能科教融汇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近年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小城市、大职教”理念,走产教城融合发展之路,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聚优成势,推动城市发展蝶变。
学前教育资源格局应以公办园为主要建立以政府举办为主的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机制。近年来,各地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建立了普惠性资源供给体系。但从总体上看,学前教育发展依赖民办园的资源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民办园高收费逐利的问题依然突出,公办园保基本、兜底线、引领方向、平抑收费的主渠道作用难以发挥。
解决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是根本幼儿园教师和其他教育阶段教师一样,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同时,由于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又有一定特殊性。
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学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任务和根本要求,在构建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人才培养体系上下功夫;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上做文章;在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合作教育相互协同上出成效;在党建领航、思政支撑、学生管理服务上构建同向同心的立德树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