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热点、理性述评、针砭时弊、激浊扬清。
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贯通培养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学制人才培养视野下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主要路径。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已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些典型的贯通模式,主要包括中职与高职专科‘3+2’‘2+3’‘3+3’、中职与应用/职业本科‘3+4’、高职专科与应用/职业本科‘3+2’‘5+2’‘4+0’,以及中高职五年一贯制。”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鹏补充道。
怎样对幼儿园幼儿进行法治教育教师还可以把法律常识编排成情景剧,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不但能培养和塑造幼儿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还能通过游戏有效地增强幼儿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比如,让幼儿将捡到的物品归还给同伴;又如,扶盲人过马路,等等。通过这样的情境表演,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增强幼儿的道德观念。
聚焦学前教育法草案四大看点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也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8日,学前教育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我国通过专门立法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这个法律草案有哪些看点?“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专家及幼教一线从业人员进行解读。
学位法草案完善学位管理体制学位法草案28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草案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实践要求,围绕完善学位管理体制、细化和明确学位授予条件和程序等方面作出规定。
论家庭教育领域国家介入的能动与制约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未成年子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儿童的基本生存、健康成长、获得教育等方面所需的物质支持与情感满足主要来自父母与家庭。家长在给予孩童物质基础与情感供给时,也会形成掌控未成年人的一种“教化性”权力,而且常常冠以“爱”之名。
从ChatGPT看教育的未来和未来的教育ChatGPT不仅仅是聊天,聊的是事。人聊天都是从事开始的,ChatGPT也是这样。能否把事说清楚,道理说明白,聊天主要看这个。这里有三个要素,一个是自然语言,就是聊天用什么语言;一个是对事物的命名,就是聊天要说什么内容;一个是关于事的共有知识,就是怎样说。显然这三个要素是可通约的,人类都知道,现在机器也知道。
“研学游”如何实现“研学优”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强劳动实践、校外活动、研学实践、科普教育基地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家长学校、服务站点建设”,研学实践基地位列其中。此前,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要求各地结合实际,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民办学校,除了贵还有几宗罪?前有高价校服4000元,后有“一年4万学费,孩子只考8分”,这个暑假,关于民办学校的各类新闻事件充斥耳畔。而身处旋涡中的民办学校似乎依旧在更名潮、转公潮、合并关闭潮的中摸爬滚打。去掉名校光环,收费合规,招生合规,师资招聘……从这些热点事件背后,不难窥探出民办学校们真实的生存图鉴。
面对校园欺凌,该不该“打回去”对校园欺凌“打回去”的后果,可能是被判正当防卫,也可能因超过必要限度至人重伤或者死亡而被判定为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者直接被判定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等,而后两者并不少见。“施暴者容易被施暴、被施暴者容易施暴(这两个角色常常会相互转换),目睹暴力者是间接被害人。”在校园欺凌中,没有旁观者,作为学生、家长和老师,都应清醒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危害性。
校园霸凌将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欺凌的案件也不鲜见,媒体上经常出现教师对学生进行经常性威胁、性侵的新闻报道,同时还有类似于浙江温岭颜艳红“虐童案”等恶性事件的发生。这些事件中,由于行为人已经是成年人,都可以依照刑法规定之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制猥亵罪、强奸罪、虐待罪加以惩处。随着《刑法修正案(九)》的实施,凡是在幼儿园、中小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虐待行为都可以定“虐待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