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热点、理性述评、针砭时弊、激浊扬清。
校外培训机构跑路,钱都去哪了?《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非学科类培训市场上,不少家长采用信用卡或电子支付的形式转账,有的甚至从未听说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而相关培训机构在收费时也并不会专门提及该监管平台,这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少潜在的风险。
大学校园开放,为何社会抱有更多期待?据报道,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此前已发文,明确向社会开放校园,社会人员可通过预约、登记入校或直接刷身份证进入校园。此外,北京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于近日面向公众开放了校内冰场,冰场上已能看到市民冰上嬉戏的身影。
国际传播,高校大有可为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教育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高校积极回应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文化交流等办学优势,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创新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利用“双师课堂”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在线交流、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学科教学、打造微课程社区让学生“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这是北京中小学校园内不同的“智慧”场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北京市大中小学纷纷敞开“怀抱”,积极开展信息化创新应用,运用新技术围绕教学模式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校园管理与服务等领域,开展创新示范研究。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学校里的很多安全事故都是孩子们玩出来的。课间操场上,孩子之间嬉闹导致一名孩子受伤,这种情况下学校是否应当承担责任?与其嬉闹的同学是否应当承担责任?如果应当承担责任,各自其应当承担多大范围内的责任?
就业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根据学生需求,着力打造“一库、一站、一平台”,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一是组建市级就业创业专家库。建立就业创业直播和个性化咨询平台,充分发挥270名市级就业创业专家库成员作用,24小时在线为毕业生精准提供精品课程、政策咨询、求职技巧、生涯规划等精细指导。二是建立高校服务站。
2023中国教师队伍建设十大关键词教育家精神是对历代师者躬耕教坛、矢志强国精神的凝练与升华,犹如一座精神灯塔,照耀广大教师前行之路。诚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成为教育家,但涵养教育家精神,时时提醒自己坚定理想信念、秉持道德情操、增长育人智慧、保持躬耕态度、筑牢仁爱之心、坚持弘道追求,是每一个教师“应为”与“可为”之事。
集团化办学助推区域教育生态走向优化随着教育集团数量和学校覆盖率的扩大,如何发挥集团合力由“量变”到“质变”,还需要找准发力点。中原区以“政策保障系列化”进行目标定位,推进教育集团内涵发展,助力区域教育深度变革。中原区人民政府印发了《中原区推进公办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从政府层面对集团化办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原区教育局印发了《关于调整公办中小学教育集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等文件,组建集团化建设办公室,建立集团化办学常态化工作机制,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内涵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政策支持。
不把学生“捆绑”在成绩上在绩点压力下,很多学生在选课时就开始谋划,倾向于参考教师往年给分情况选课,而不是依据对课程本身的了解或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进行试点改革,实行等级制的考核评定方式,放弃GPA排名。这一试点效果如何?记者日前展开了调研。
报考人数减少 释放研究生教育改革新信号“考研热”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比去年下降36万人。对此,有人颇感意外,也有人认为不必大惊小怪。笔者以为,近几年考研报名人数持续保持高位,“触顶反弹”是正常现象。这也表明,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已进入超大规模的新阶段,急需在招生考试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