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热点、理性述评、针砭时弊、激浊扬清。
禁止学生带书包回家:“双减”不能搞形式主义在现实中,有些学校却将规定片面理解为“学生一律不准背书包回家”,这种“一刀切”式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形式主义,它还让一些家长增添了新的焦虑。孩子把必要的书本背回家,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辅导,让孩子跟上老师的上课进度。若什么都不准带回家,不少家长只好再准备一套书本和习题放在家里。学习本来就是家校共同教育,不背书包,难道就能掩盖个体差异了吗?面对家长的抱怨,有的学校想出了各种“通融”的办法。比如,用“布袋子”来装个别作业本,限量发放“书包卡”,给书包开“出门条”,等等。
环环相扣压实校园食品安全责任,在校园食品安全责任链条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相关主体:学校、教育部门、食堂承包者、食品供应商、市场监管部门等。必须对其分清职责,环环相扣,压实责任,才能把“四个最严”要求落实落细落到位。
中考实施“加减法”会带来哪些新变化这次中考改革有一个重要变化,那就是:作为六个考试科目之一的道德与法治将采取开卷考试,满分80分,其中笔试分值70分,综合素质评价分值10分。这门学科实行开卷考试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综合水平,而不是增加考试的区分度。
“萝卜刀”火爆校园,背后有哪些法律风险?法官在此提醒,未成年人身心往往不成熟,过度沉迷或者不当使用萝卜刀不仅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带来消极影响,还可能引发暴力伤害。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及时并以适当的方式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安全观。
预制菜是个好东西,但不宜进校园有些地方家长吐槽,学校午餐引进了预制菜,质量没保障,口感差,让人难以下咽。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吃预制菜,选择中午自行给小孩送餐,甚至还有家长辞职给孩子送饭。部分家长还为此成立了“抵制预制菜”的交流群。
对“预制菜进校园”持审慎态度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学校等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堂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供餐单位订餐的,应当从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企业订购,并按照要求对订购的食品进行查验。供餐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当餐加工,确保食品安全。
“公参民”学校转公后办学如何破局“公参民”学校“转公”,实现了华丽转身,办学经费更有保障,教师考编,学生免费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诸多利好带来各方普遍好评,但也要看到学校整体办学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大学校门,该打开了校门对社会公众全面封闭的害处是显而易见的。疫情结束以来,有往届生(或家长)回母校开成绩单或办事时,在进校门问题上费尽周折;高校门难进也影响到学者之间的自由顺畅往来。更重要的是,这种“一刀切”全面封门的做法将大学与社会隔绝,既削弱了高校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引领创新等基本职能,又有违公众领略高校人文环境的普遍期待,与大学开放包容的基因背道而驰。
“职教高考”这一概念,是在2019年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被正式提出的,是指在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基础上,基于职业教育类型发展而建立的高等职业学校招收新生的制度。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
暂行办法重罚“换马甲”隐形变异补课 青少年受教育“主场”重新回归学校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确实出现了学科类校外培训由“地上”转入“地下”的情况,这类培训以“高端家政”“众筹私教”“游学研学”等隐形变异的形式存在于楼宇中、居民区里。教育部将治理隐形变异学科培训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仅“双减”后第一年就在各地共发现查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问题2200多项,仅一个寒假就查处了以“一对一”等方式违规开展培训行为104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