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交流
抓住关键 规范管理 推动艺考培训成为学校教育有益补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在深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中加强艺考培训规范管理的通知》。《通知》既是对前期艺考培训治理成果的巩固加强,也是落实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非学科校外培训的意见》又一专门举措。
立规矩、成方圆,推进艺考培训提质行远参加培训的生源数量和这些学生的艺考升学率,是培训机构赖以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培训机构为了吸引生源、扩大规模、提高培训生高考的术科分数,总会想方设法从高校“挖”一些参与艺考工作的教职工和担任艺考命题、评分(卷)的专家评委,或请他们在机构兼职授课、或不定期举行讲座、或挂名担任顾问等,借以提高机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希望在省、校的术科考试中对机构的考生给予一定程度的照顾。
坚持正确育人导向 加强艺考培训管理坚持正确导向,注重培养核心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通知》提出,培训教学活动应坚持正确育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反对机械应试训练。
随着艺术类高考报名学生人数逐年扩大,校外艺考培训行业持续升温,相关领域市场主体、参培人数、培训收费、市场规模等不断增长。与此同时,校内教育教学、美育资源统筹、考试招生改革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校外培训市场出现了无证经营、违规收费、虚假宣传、安全隐患等乱象。
规范校外艺考培训,提升艺术教育质量贯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重要措施,是落实《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的具体行动,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教育机构“退费难”问题的法律对策与维权路径“双减政策”下,教育机构的发力点越发着眼于成人教育包括专升本、考研、考公等。与考试含金量相匹配,针对公务员及各类编制的培训班成为教育机构的主打产品。较高的培训费用下,教育机构又以“不过包退”配合“培训贷”模糊消费者心理承受能力。此种模式下涌现的“退费难”问题,本文以相关法律为依据,分析消费者与监管部门等主体如何应对这一难题,以供参考。
西藏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引育用留”四大工程,靶向引才、多元育才、科学用才、倾心留才,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努力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队伍支撑。
首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大不同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7月25日在江苏常州成立,这是教育部支持建设的首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为何选择在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建设首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新组建的共同体与以前的职教集团等产教融合形式相比有哪些不同?共同体的成立实现了哪些突破?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
各地加力完善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近日下发通知,延续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发挥失业保险助企扩岗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吸纳大学生等青年就业。“访企拓岗”促进就业。安徽省以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为契机,加力开拓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
当心社交媒体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交媒体是青少年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和自我表达的信息平台,集学习、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在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时,社交媒体也加剧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方面,青少年通过社交媒体可能会接触到不良信息,产生错误认知,进而引发攀比、自卑等负面心理。网络骚扰、网络暴力等现象也极有可能导致抑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