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交流
高校招生录取期间谨防上当受骗高考后,有考生收到“某教育部门”或“某招生考试机构”等发来的短信,短信中称在考场监控录像回放倒查中发现考生存在疑似作弊行为,将取消考生的高考成绩,并要求拨打短信中留下电话号码咨询确认。拨打该电话后,诈骗分子将一步步套取信息,诱导点击网址链接或下载APP,要求缴纳费用或保证金等,最终让考生和家长转账汇款造成财产损失。
校园欺凌父母责任及其法律规制校园欺凌不但影响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造成严重威胁。研究表明,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影响校园欺凌的主要因素,其中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深远。家庭教育缺失是导致校园欺凌的重要原因。
我国残障人教育立法的演变轨迹与价值取向残障人受教育权利的实现程度与一国教育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它是一国经济、文明水平的标尺。从全球残障人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残障人教育法律制度是保障残障人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依据也是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推进,残障人受教育水平逐步提高,但是我国残障人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如何让“家庭教育指导”惠及更多人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整合资源,有组织地推进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是必要的,在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层面,除了制定相关的标准,还需要培育和引导专业组织与个人,为家庭提供多方面的教育指导。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下教学评价怎么改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结合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校企合作、育训结合与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要求,探究中职汽修专业教学评价改革的措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探索。
营利性民办学校公民受教育权保障问题研究营利性民办学校一方面要通过营利来满足举办者获利的需求,另一方面作为公共教育机构又承担着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责任,如何平衡营利性民办学校的营利性与公益性来保障公民受教育权,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
学位授予中的院系角色及其完善理论与实践较多关注的是高校学位授予决定及学位授予细则的合法性争议,却很少重视院系在学位授予中的角色及相关问题。院系虽非享有学位授予权力的主体,但在学位授予程序中却是重要参与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分享学位授予权。本文围绕学位法的修改,提出如何完善学位授予中院系的权力配置、程序设计及争议救济机制。
浅谈校园安全面临的风险隐患及防范策略校园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领导关心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媒体炒作的焦点,尤其是涉校安全案事件极易产生传导、连锁效应,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安全感。近期,春季开学浪潮来袭,公安机关应当靠前一步、主动作为,探索新思路,建立新常态,全力保障校园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笔者结合县域校园安全工作实际,就近期面临的风险隐患及防范策略浅谈一二,以资引玉。
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论纲学生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状况不仅关系着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国家未来的法制建设。虽然人们通常更关注学生权利的保障,但权利的实现离不开义务的履行。因此,只有全面认识学生的权利和义务问题,才能为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以及采取何种措施保障其实现提出有力依据。
筑牢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公益办学“防护墙”政府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监管,有财务监管和业务监管两个方面。对“禁止分配”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管,须以政府实现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财务资产状况的监管为前提,同时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业务监管即教育过程及其质量的监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作为政府财政资助、税收优惠、公益受赠等公共性资金或公益性资产使用效果的“表征”进行监管,政府监管是一种权威性、强制性、关键性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