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理论观点与普法常识,民办教育又名私立教育(private education),是相对于公办教育、公立教育的教育形式,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民办高校实施分类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对民办高校的定性登记问题,即选择登记为营利性民办高校还是登记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若选择登记为营利性民办高校则首先进行清算资产,但由于目前清算资产的方式不明确,贸然转变会使办学陷入僵局;其次现有政策对营利性民办高校只有相关原则无具体优惠政策,民办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将受到影响;最后不论是短期前景还是长期前景营利前景都带有不确定性,如果前景不明确,一些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就会抽回资金直接离场。
民办学校涉及刑事案件的十大类型例如,李某未取得资质办学,私刻公章签订合同,未支付部分款项,被判合同诈骗罪、非法经营罪;姜某民等谎称可帮助学生到某些学校上学,与家长签协议,也被判合同诈骗罪、非法经营罪;罗某晓等因学校董事会借钱未还,便利用执行董事之便将资金转到个人账户,被判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妨害作证、隐匿会计凭证罪;民办小学董事李某将财产转账到个人经营的公司,被判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罪。
学校强制要求学生刷脸入校违法吗由于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广泛使用,很多人对身边存在的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并没在意,甚至习以为常。成人的世界对于人脸识别的争议尚且如此,更别说人脸识别技术进校园,用在仍是未成年人的中学生身上,其引发的话题和争议就更为敏感、尖锐。
毒品问题是全球面临的最复杂挑战之一,是公认的难题。我国禁毒形势整体向好,吸毒人员增长率总体下降,但滥用新型毒品人员持续增加、吸毒人群呈年轻化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养成关键时期,吸毒行为是价值观驱使的越轨行为外现,养成正确的毒品价值观(毒品观)则会拒绝毒品,养成错误的毒品观则可能会发生涉毒风险行为。
如何化解校园民事纠纷,学校在从事教学管理活动中因教学设施或采取措施不当产生的民事纠纷,既有学校在进行宏观教育管理中产生的民事纠纷,如学校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通报、处分,被处分学生不服状告学校案,也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违反操作规程和职业道德等产生的纠纷,如因教师随意体罚、打骂学生引起的纠纷。
市场监管部门对“作业帮”“猿辅导” 分别处以250万元顶格罚款2021年5月10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对作业帮和猿辅导两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均处以警告和250万元顶格罚款的行政处罚。
2021年6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集中公布一批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典型案例,对新东方、学而思、精锐教育、掌门1对1、华尔街英语、哒哒英语、卓越、威学、明师、思考乐、邦德、蓝天、纳思书院等13家校外培训机构予以顶格罚款。加上前期公布的对作业帮、猿辅导的查处情况,此次重点检查已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处以顶格罚款3650万元。
《公司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全体股东也可以约定不按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民促法》第十九条也规定,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取得办学收益,学校的办学结余依照公司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因此,可以确认营利性民办学校举办者与公司股东一样享有利润分配请求权。
未成年人保护处分制度的反思与改进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处分政策应采用恢复性模式,坚持以教育为本位的理念。包括分类处理机制和补足机制的未成年人案件分流机制应当以公安机关为分流主体,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构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闭环。采取未成年人保护处分制度相对化区分机制,即未成年人保护处分可普遍适用于实施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而仅在特殊情形下,依据未成年人的行为是否达到刑法规定的犯罪程度和责任年龄对保护处分措施进行差别化规定。
校外培训机构是否需要取得办学许可证民办培训机构是否应按照上述规定取得办学许可证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80号,以下简称“80号文”)指出“校外培训机构必须经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后,登记取得营业执照,才能开展培训。”